老妹儿我呀。
平凡社畜,爆肝追剧;
一边守着加班与外卖悠悠岁月,一边盯着屏幕里的人和事或喜或悲。
常年累月地,自然对现代生活剧有了一点心得。
写爱情,写职场,写女性。
什么是好,什么是烂?
精装修样板房里强行焦虑的假底层?
脱离现实逻辑,全凭主角光环打怪通关?

投机取巧地设置出某音cut上轻而易举就能上热搜的正房撕逼恶小三?
还是依托于编剧强大的文学能力,把人工鸡汤天然化,让现代爱情在疲惫生活中成为英雄梦想?
今天要聊的这部2019年豆瓣口碑榜第一的9.2分韩剧,早已给出答案——


看一眼海报,三个女主有点《三十而已》的意思。
正巧,她们在剧中也都是三十几岁的年纪。
大学相识、如今同居的女主们置身同一行业领域。
在面对出其不意的生活伏击时,她们颓败沮丧而后开悟,终于极目远眺、欠身、踮脚触碰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景。

第一位,林真珠。
七年恋情,迫于多变人生痛痒,无奈走到尽头。
会后悔吗?
可曾经的快乐也不会喂了狗。
无论开始的激情似火,归于平静后的细水长流,还是爱情落幕前的争吵、纠葛与疲倦,他们都有。

就分手吧。
真珠将困顿与失意付诸在笔,倾注于文字之中。
睿智的你一定知道,这并不羞耻。

而且,逝去的爱情帮她靠近了自己的作家梦。
在一个作家助理的立场上,她偶遇到不顺眼的导演孙凡秀赏识,也曾被自视过高的作家排挤。
原来,顺境之下也会有倒刺啊。
真珠心心念念的花路,不过是没铺柏油的土路。

达成某一项成就,是很辛苦的事。
好在,真珠在这条路上发现了凡秀的人性光辉,get人生伴侣一枚。

情致相投,两人的交流也尝尝迸发火花。
三观相合,是真珠写出好故事的原因,嵌套着剧情更为这部剧的口碑打上注脚——
它关于友情,爱情,职场……等等。
让每一位剧中人的感想与观众的情绪形成映射,攒出一目目现世哲学,概括你我的生活。

第二位,黄韩珠。
大学时代人气颇高,却坚持独身,直到遇见前夫。
因为韩珠一句不经意的话,这个男人专门去学做搞笑艺人。

是真爱了,绝大部分的姑娘都会这么想。
所以韩珠也不例外,与Mr.Right恋爱、生子、奉子成婚……以及,离婚。
那个当初为她钻研搞笑技艺的男人,如今在这条路上顺风顺水,以至家庭成了阻碍。
抛妻弃子的他,说着冠冕堂皇的话。
他理直气壮地下定结论:我想幸福。
所以爱会消失,也或者灵光一闪的情绪远称不上爱,那是好奇,是试探,服从于男人的征服欲。

风花雪月背后,是不能一笔勾销的烂账。
后来,单身母亲韩珠肩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,成为电视制作公司的组长。
听起来风光,却只能干着伺候人的活。
为配合拍摄进度,凌晨遍寻不到炸鸡,自己动手去做,却换来保持身材的女演员坚称“不吃”。
像极了一部分在职场中屡屡受挫的打工人,有可能遇到的窘境。

职场生活捉襟见肘,儿子在学校又挨了同学的打。
为什么不打回去呢?
因为相信逃避可以解决问题。
韩珠有点难过,原来儿子的骨血里有那么清晰的、来源于爸爸的痕迹。

剧中,韩珠说的话,常饱含余韵不绝的人生况味。
那些嵌在岁月年轮里的森森寂寥,并无浩大声势,却每散开一层便多一次自我和解:
今天不想坚强,那就明天再坚强。
因为,每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选择的权利,选择勇敢的权利。

第三位,李恩静。
她是年轻有为的纪录片导演,凭借精准的行业判断,收获过亿身家。
她也没有失败的恋情,在工作中遇到此生挚爱,准备厮守一生。

高阶成功范本,顶级人生赢家。
如果能这么一直下去……
老妹儿的意思是,如果她没有经历“永失我爱”的悲恸,那就是开篇即结局的璀璨人生。

至爱病逝,天人永隔。
所有悲伤的分别不及这十分之一,因为有心,都能再见。
恩静一度情绪失控,想随爱人而去。
可是啊,记忆里熟悉的声音总是在说:

就这样,恩静成了被回忆绑架的人。
昔日的幸福不止残忍,还会画地为牢,一层层缩减,圈禁她的思念。
如果是两败俱伤,适时抽身也足够坦荡。
所以世上最不讲理的,偏偏如此:
越是不圆满,越是记得深。

这,就是真珠和韩珠搬来恩静家合住的原因。
为了让她在欢乐的气氛中淡忘旧爱逝去的痛楚,三位女性常常开启“茶话会模式”。
聊爱情,聊人生,聊天南海北不着边际的东西都好。
只要让恩静在疗愈过程中逐渐恢复求生的意志,只要陪她走过最难捱的时刻。
就会有好事发生。
就会有值得的人准时出现,抚平她的伤痛。

很多人说,《浪漫的体质》是自己的韩剧最爱,没有之一。
诚然,有李炳宪自编自导,无疑在剧作水准上增添了一层保障。
无论是2008年的《非常主播》,还是2019年的《极限职业》,只要有李炳宪担纲编剧,口碑向来不俗。


尤其值得一提,被数度翻拍的《阳光姐妹淘》,剧本也是出自他手。
虽说,《浪漫的体质》翻拍于电影《二十》。
但从观众反馈来看,李炳宪在刻画“步入二十岁人生的三位男性形象”时远不如塑造“面对三十岁人生的三位女性形象”自如。

这一点,在《阳光姐妹淘》的超强口碑背后也有迹可循。

当然,文本的优秀不止在于主角形象深入人心,也不乏配角不做工具人的合理设计。
前任曾经出轨,再次出现,不为做搅乱女主感情的破坏分子。
他的不甘源自于潜藏内心的记忆惯性,他的涩涩酸楚全都是人之常情。
跳出那些,这位前任也可以是渴望碰触梦想、接受善意劝告、拥有独立成长线的个体。

嫉妒女主才华的知名编剧,虽然气不过,逼电视台在两人之中二选一。
但她没有使用任何暗箱操作的手段以满足一己私欲。
在其它场景中,编剧也有为她开辟触达人心的绵密感情线,缝补两个角色的孤独。

没有谁,一定要做坏蛋。
与其去看脸谱化的邪恶角色,沉浸在主角至上的刻板印象中,老妹儿更喜欢“今天是好人,明天不一定”的真实剧情。
因为。
他们的存在,充盈了整个故事。
配角,不必时时刻刻制造冲突、推动剧情,更不屑宣称自己是十足的烂好人。
主角,失意过迷惘过,挫败有,挫败之下的转机一定也有。
所以,老妹儿相信——
编剧书写生活的笔,一定能说出每一个“我”的感受。
他一定比“我”,更懂如何剖白“我”。
本文作者为幽兰花香,转载请注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