奢侈品有关冷知识

幽兰花香 69 0

网络上流传的奢侈品鄙视链,这张图与实际情况基本没什么出入。但幽兰花香个人并不认同Hermes是唯一王者的划分。

Hermes除了皮具售价昂贵,许多服饰品类的平均定价都低于Dior、Chanel与LV。(即使是在《三十而已》中,顾佳也是因为背了Chanel的包包而被拿Hermes的邻居鄙视,如果是着装,则不存在这种情况。)事实上,Dior与Chanel作为两大国宝级设计品牌,LV作为宇宙知名度最高的奢侈品牌,在文化影响力上是与Hermes持平甚至略高的。所以,在我心中,C、D、H、L是“四大”,排名不分先后。

有趣的地方在于,这四大品牌,全部出自法国。意大利品牌在制作工艺与历史传承上更为优秀,但意大利人对于品牌管理这件事显然过于随性了,导致始终被法国人压一头。

意大利品牌中,Gucci的确是独一档的存在。在许多历史时期—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、Tom Ford时期、Alessandro Michele时期,Gucci都与其余几大品牌鼎足而立。但Gucci的问题在于它经常会因为内部原因而出人意料地突然陨落(Gaga的《House of Gucci》快上映了建议大家看一下),所以历史地位比“四大”略低。

意大利总能孕育出优秀的工匠与设计师,却很难发展出顶级的奢侈品牌。相较于法国,意大利缺乏一套完善的奢侈品牌培育机制。Miuccia Prada一手重塑了Prada的辉煌,又把它带入泥淖;Donatella Versace拼尽全力,仍很难抵消兄长遇刺之后导致的声势下滑;Giorgio Armani是当代最具声誉的设计大师,但他对品牌的绝对控制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扩张……

英国品牌和美国品牌的话语权还在持续被削弱。英国品牌在20世纪后期的崛起得益于二战后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,在设计师备受追捧的年代,英国品牌如Vivienne Westwood、Stella McCartney可谓风生水起,但至少在当下,设计师的姓名已不再重要了。美国品牌则不屑于只赚有产阶级的钱,他们的愿景是工业化和全球化。Calvin Klein、Gap、Lewis、Benetton、BCBG、DKNY、Coach……,这曾经是一条很好的赚钱之路,但美国公司遭遇了史上最大的敌人——LVMH老板Bernard Arnault。

Bernard发明了奢侈品牌的现代旗舰店,用logo包装所有商品并不断并购新的品牌。这样的举措使奢侈品摆脱了曾经的“作坊式”组合形态,真正走入大众层面,从而削弱美式品牌曾经的全球化优势。现在,普通人踮起脚尖,也能勉强够得到所谓的奢侈品了,如果Coco Chanel在世,一定会把Bernard骂得狗血淋头。但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然如此。如果讲到如何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,Bernard Arnault的作用,不低于Steve Jobs。

奢侈品有关冷知识-幽兰花香

奢侈品有关冷知识-幽兰花香
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
表情 图片 链接 代码

分享